印江印象·红色印迹|黔东特区军民鱼水情——特区群众赞红军 -k8凯发游戏

印江印象·红色印迹|黔东特区军民鱼水情——特区群众赞红军



  



开 栏 语


     



抚今追昔忆峥嵘,鉴往知来谱新篇。2024年,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90周年。为缅怀红军在印江的光辉业绩,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县委党史研究室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印江印象·红色印迹”专栏,追寻红军足迹,讲述红军在印江的红色故事,重温红军在印江的峥嵘岁月,在传承红色精神中凝聚奋进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谱写印江高质量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县新篇章。






红军在印江







黔东特区群众赞红军


红三军进入黔东活动的消息,使豪绅官吏大为恐慌,各地纷纷成立了“防共委员会”“剿匪后援会”等反动组织和武装,同时,他们还大造舆论,诬蔑红军是“青面獠牙的猛兽”“一烧二杀”“共产共妻”。由于黔东地区山多路险、交通闭塞、消息滞流、封建迷信和愚昧习气比较严重,兼之群众对红军无从了解,再加上历来兵匪横行,百姓不堪其苦。因此,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也曾迷惑过部分群众。


1934年5月,红三军从四川彭水向黔东的进军途中,为宣传群众和武装群众,沿途散发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任务和纪律》和鼓励民众参加革命、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滔天罪行革命传单,张贴革命标语,向人民群众广泛深入地宣传红军的宗旨:中国工农红军,就是苏维埃政府的军队,也就是工人农民自己的军队。红军的任务,就是为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政权而战,为工人农民的利益而战。


红军的纪律:第一,不拉夫,不扣船,请人带路,雇船渡河,均重给工资;第二,不筹饷、不派捐,不收税、不要民众办招待;第三,除了没收豪绅地主粮食财产发给群众和供给军用外,红军不拿工人农民一针一线,坚决反对白军和土匪焚烧房屋、抢劫民众财物;第四,借了门板、稻草、锅、碗要还,损失了要赔偿,凡红军驻扎的人家,老百姓吃我们的饭;第五,不进人家内房,坚决反对白军中调戏和强奸妇女的行为;第六,保护商人营业,保护商船和行商,买卖按照时价付给;第七,保护学校教员学生及一切文化机关与祠堂庙宇;第八,保护邮政局和邮差的安全;第九,不乱杀人,除了为群众所深恶痛绝的官吏豪绅外,绝对不逮捕和杀戮工农群众;第十,解除了武装的白军官兵,发给其路费回家,并且保护军阀军队中下级军官及士兵的家属财产。

红军每到一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访贫问苦,打富济贫,并在街头巷尾书写标语,广泛开展革命宣传。就这样,红军以自己的言行,消除了群众的疑惧。人们惊异地感到:“这支军队大不同”。顿时丢掉了“怕”这个字,四出“避乱”的群众也纷纷返回家园。于是,“仁义之师”的赞誉不胫而走,“打富济贫的队伍来了”的消息,很快传遍黔东山区。

1934年古历5月初4日,红三军首次到达沙子坡,正是吃早饭的光景。我先头部队与民团任锡坤部发生接触,民团一触即溃。枪声一响,部分群众因反动宣传的欺骗,急忙外逃藏匿。战士们赶忙打招呼:“老乡,不要怕,我们同穷人是一家”“我们是打富济贫的队伍,我们爱的是穷人”。部队驻下后,立即把街道扫得干干净净。凡借住的民房,事先征得房主同意,绝不仗势强占。军部扎在文世忠家,贺龙军长的床就铺在文家堂屋的左角,煮饭就借用文家的锅灶。那几天,文家老小6口人与贺龙军长等人一锅吃饭,不用开钱。有一次,文世忠上坡干活未回,军部还特地为他留下饭菜。文世忠感到全家“白吃”过意不去,便抓了些酸菜送给红军,但管理人员坚持不收,最后只好付钱买下。5月初8日清晨,红三军离开沙子坡,军部人员把文世忠家里里外外搞得非常整洁,管理员还请文世忠仔细查点一下,看是否有东西被整坏和失落。


红三军买卖公平,说话和气,并常常款待卖柴卖菜的穷苦农民。不几天,沙子坡一带的农民不仅不害怕,还把洋芋、四季豆挑到官塘去卖给红军。红军除按市价购买外,还招待吃饭。司务人员热情地说:“老乡,你尽管吃,不要怕”。因而有些农民开玩笑说:“红军做的是赔本生意”。


关心民众,热爱工农,这是红军战士的本色。他们经常帮助群众劳动,栽秧、栽苕、薅苞谷、挑水、推磨、舂碓,样样都干。有一次,印江独立团团长兼政委张均望路过红木树和小角庄半坡遇到农民在栽秧,他二话没说,卷起裤脚就下田帮忙。张团长一边劳动,一边宣传革命道理。群众生怕把张团长累坏了,一再叫他休息。张均望却说:“红军和穷人是一家,自家人受点累没有啥”。

8月中旬,红三军开往木黄一带,相机歼敌。当地群众不明真相,纷纷躲藏。阳坝农民王永成的耕牛在慌乱中无法带走,心想耕牛落在当兵的手里,不杀即卖。殊不知几天后回家一看,不但牛还在,而且依然油光水滑。原来这是红军战士天天精心喂养的结果。地茶农民杜万年听说有军队来了,赶紧隐蔽,丢下一窝猪崽无人料理。老杜满以为这些嫩猪崽非饿死不可,结果非但未死还吃得圆滚滚的,活蹦乱跳。这是红军战士的“功劳”。木黄农民王文安的柴火被红军战士烘烤衣服烧掉了一部分,待他回来揭开锅盖一看,不禁惊呆了:锅里放有一堆米,还有一张纸条,大意是说米抵柴价,深表歉意。新业农民周永连家的粮食被红军吃了一些,他却在罐子里发现了几块银圆……。“啊,红军,你们真是我们穷人的军队!”无数群众发出了敬佩的心声。


红三军对于“赤贫”的温饱问题,更是倍加关心。他们经常主动登门上户,把粮食衣物送给穷人。关向应同志也亲自(做)过这项工作。对于个别暂时胆小怕事、不敢公开去分领地主浮财的“赤贫”,红三军还采取了晚上悄悄送达的办法,赢得了这些“干老官”(方言,指赤贫)的衷心爱戴。一次,一位战士用被条统子装着一大包稻谷给毛寨农民任大和家送去。任推辞说:“你们要打仗,没有粮食不行”。红军战士以为他还有顾虑,忙解释说:“老乡,你不要怕,这粮食本来就是你们自己的血汗,现在从土豪劣绅手里夺回来了,应该吃的”。任大和只好感激地收下了。还有一次,一位红军手里提着一只装满铜钱的长袜子,走过任大和家门口,伸手抓了一把铜钱,点了点塞在任的手里,说道:“不要怕,这钱是分给你们的”。看着红军战士离去的背影,任大和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凡红军足迹所至,到处刷写了保护工农,除暴安良的标语。在兰克兴隆香树坪,当年红九师政治部写下的“红军是工人和农人的军队”“红军不拿工人农人一针一线”“红军是替穷人找饭吃找衣穿的军队”“红军是为消灭地主阶级,土地还农民的军队”“取消国民党的一切苛捐杂税”等标语至今还历历在目。在刀坝滚基坪一座龙门上,至今还隐约可见一条标语:“红军不拉夫,不筹饷、不要农民办招待”。落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九师政治部制”。正因为如此,印江各族人民都把红军视为“救星”,看成是自己的子弟兵,无比热爱,进而踊跃参加红军。


红三军纪律严明,深得民心。连国民党官吏也不得不承认“红军组织异常严密,命令贯彻,士卒强悍,官兵享受一律平等,纪律之佳,出人意外”,“所过专擒军政税收人员及区团豪富教士,而于贫苦农工,失业游民,则给资赠产”,“买卖公平,一般小商莫不大获其利。其于宣传工作尤为注意,标语之多,满街满巷、门窗户壁、当无隙地,人心归附,如水下倾”。“现在就该党一切行动观之,大有赤化黔北之势”。这是反动势力发出的绝望哀鸣。




稿件来源:《红军在印江》(此书由中共印江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整理编辑,2013年9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刘承芳

动态要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