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印象 | 一碗绿豆粉 足以慰风尘 -k8凯发游戏

当前位置: k8凯发游戏 > > 印江美食
印江印象 | 一碗绿豆粉 足以慰风尘

家乡美食,是人们最深的乡愁

时光将味道烙在了我们的味蕾上

随生而生,永不磨灭。


在印江,有一种美食

无比简单,却难以复制

那便是这一碗热气腾腾的绿豆粉

春节回家和家人一起配合制作绿豆粉

吃着绿豆粉在欢声笑语中品尝美食

那便是人间至味清欢。


绿豆粉是印江的传统食品。其制作常用黏米4份,绿豆1份,也有酌减绿豆加少许黄豆的。分别入清水浸透,绿豆搓去豆衣淘净,然后混合磨成浆,把大铁锅烧至七八成火候,用菜油抹锅,用瓢舀起适量米浆沿锅口旋淋下去,以木制的半圆刮子刮匀,加盖稍焖,即成圆形粉皮,待皮由白变成豆绿色,即可翻烙起锅晾于竹竿,冷透折卷,切成丝条即成。绿豆粉制作精细,粉皮厚薄均匀、绵韧,切丝成条不断,人锅绵软,口感香腻。


  

  印江人喜欢绿豆粉,我自小便有深刻印象,儿时若是随父母去赶集,父母都会带我去“吃少午”或“吃碗粉儿”,而这里的“少午”或“粉儿”指的就是印江绿豆粉了,它就是印江人的乡愁——绿豆粉。

  

  印江人从外面回来,都要去吃一碗现煮的绿豆粉,一碗看似简单的绿豆粉,更成为他们离家归来后,记忆中最想念的独特味道,吃了绿豆粉这才算是回到了家。


  “这是我们土家风味。祖祖辈辈都爱吃,绿豆有营养,而且价格合理,基本上能够接受这个价格,经济实惠,所以大家都爱吃绿豆粉。”82岁的马兆飞老人说。



  在位于印江县城老干局附近,程德森家的绿豆粉加工作坊里一派繁忙,程德森和她的妻子在忙着淘米、配料、磨浆,4台全自动电饼铛机火力全开,程德森熟练地把米浆舀进电饼铛,摊匀、抹平,盖好盖子,不一会,一张张饼状的绿豆粉起锅,香气扑鼻。


  程德森致力于绿豆粉的标准化生产加工,并通过技术创新,根据顾客需求添加辅料,口感独特、气味清香,深受顾客喜爱。



  “以前在北京务工,经济收入也不是很稳定,小孩长大了,就想回乡创业。从小看父母做绿豆粉,我也选择了做这个,后来慢慢把质量做好了,销路也就打开了。春节期间一天能卖2000斤,我们是24小时两班人做,收入还可以,比在外面强。”作坊主程德森店家高兴地说。


后来,随着快递,网络平台行业的迅猛发展,程德森也抓住时机,利用网络宣传销售,为在外的印江人邮寄家乡的土特产,他家的绿豆粉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加拿大,让远在外地的游子也解了乡愁。(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丹 王洋)


推荐:

         绿豆粉的做法


第一道工序是"泡"。先将上好的大米洗净,加入一定比例的绿豆、黄豆在清水中浸泡一天。绿豆、黄豆与大米的比例有讲究,绿豆少了无味,多了则不劲道。


第二道工序是"磨"。待米粒稍稍变软,就用大石磨磨成浆。常常是用木勺将米和绿豆勺一勺地添进磨眼里,双手扶磨搭,前仰后合地重复着简单的动作,一圈一圈地转动磨盘,乳白的浆就从磨缝里慢慢流出来了。


第三道工序是"烙"。烙绿豆粉通常是在老灶上,灶上的大锅直径约有1米。灶边的木凳上放着大盆浆汁,套着袖笼,系着围裙,先将大铁锅涂满菜油,在漏斗里盛满浆汁,然后晃动着手臂,在大铁锅里旋转着画近乎同心的圆。一圈圈圆画好了,把木制的大锅盖盖在铁锅上,焖上大约半分钟,绿豆粉就熟了,热腾腾地散发着清香。用竹刷把轻轻一撩,丝丝缕缕的绿豆粉被卷起来放进大竹簸算里,绿豆粉成品就出来了。



监制:左禹华 蒋智江  审校:张江勇 田勇  编辑:吴霞

动态要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