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演变看印江经济社会发展 -k8凯发游戏

从历史演变看印江经济社会发展

县:历史厚重文化辉煌

印江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夏商时期。

据思邛县建置史料记载:禹贡属荆﹑梁二州裔土,春秋属楚,汉代邛江其地改属武陵郡益州部。魏晋时,邛江在武陵荆州。隋属巴东郡。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现印江的朗溪镇为思王县。玄宗开元四年始置思邛县。五代时,宋徽宗蕃部长少师田佑恭始建思州。公元1277年,思州田谨贤以其地归附宋,置思州军民安抚司,寻改宣抚司,思邛县又改为思邛长官司,属湖广行省。明永乐十一年,即公元1413年,改思州宣慰司设思南府,改名为印江县。清代,民国,解放初仍名印江县。

历程:激活潜力发展飞速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在推进经济发展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加速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全县经济社会呈现了加速发展态势。

通过积极争取建设项目,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截止目前,该县建成县、乡道油路394公里,通村油路550公里,开通农村客运班线54条,已完成县城区12条城市干道建设和普同大桥、职高桥、县城污水管网二期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横、一纵、一环、十连线”交通格局。

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十军自松桃进入印江县境,经过木黄、合水、朗溪进入县城,16日,印江解放。1950年2月1日,印江人民政府成立。1986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印江县成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古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千百年来,印江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众多优秀的文化成果。

土家文化是该县文化的精髓。土家人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土家摆手舞、土家金钱杆等独特的民俗活动。如今都还保存着“土家赶年”、“六月六”、“土家女儿会”等民族节庆及红白喜事都要请来唢呐匠奏乐的习俗。

印江的书法文化源远流长,名人辈出,有王道行、周以湘、严寅亮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书写“颐和园”匾额的严寅亮。严寅亮的书法不仅在当时受赏识,而且还备受后人追崇。因为书法名家辈出,印江享有“书法之乡”的美誉。

此外,印江还有“长号唢呐之乡”、“花灯之乡”、“傩戏之乡”等众多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

因而,印江成为黔东的一颗璀璨明珠!

饮水难、灌溉难、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加速破解。目前,该县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省级雨水集蓄利用“三小”工程。偏岩中型水库及清渡河、绿荫塘小型水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栗子园大型水库建设正在加紧施工,该水库建成后将彻底改变永义、合水、朗溪以及县城周边人饮及生产灌溉难题。

电力“卡脖子”得到缓解,生产用电得到快速解决。木黄220千伏和合水110千伏变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区110千伏变电站、新寨110千伏变电站和杉树35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全县35千伏以下电网规划修编完成。

工业经济初具雏形。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截至目前,经济开发区已完成项目投资54.2亿元,其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95亿元;入驻企业40家,累计完成产业项目投资40.25亿元,达产项目32个。

农业主导产业加速形成,产业现代化快马加鞭推进。该县积极培育以茶叶、食用菌、绿壳蛋鸡等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已建成茶园28.8万亩,投产茶园12万亩;发展食用菌5000万棒;存栏绿壳蛋鸡75.6万羽,全县年出栏绿壳鸡蛋500万枚。

该县率先与阿里巴巴集团和淘宝网合作,打造淘宝网“特色中国·印江馆”,并于今年5月31日正式开馆运营,成为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第一家、西部地区第一家县级馆。

在2012年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排位中,印江从2011年的全省47位上升到30位,从全市第3位上升到第1位,全县呈现发展提速、转型加快、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展望:蓄势待发跨越可期

如今,印江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布局初具雏形。

展望未来,印江的加速发展、赶超跨越指日可待!未来几年是我县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该县提出了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16年小康程度达到8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万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2个乡镇和20个村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第二步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2万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

该县以新型工业为主导,将按照“产城一体”的思路,打造朗溪塘池建材装饰工业园和以木黄、天堂、沙子坡为重点的能矿资源工业园,打造以发展电子元件、特色农产品、旅游工业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的小云经济开发区。

围绕“四城同创”扩展县城规模,到2016年,该县县城区建成面积达9平方公里以上,全县城镇人口达到18万人以上,县城人口达到11万人以上。根据地域资源和特色,将木黄镇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旅游小城镇。

坚持“围绕产业抓富民、围绕沿线抓展示、围绕品牌抓销售”布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大力发展茶叶、果蔬、生态畜牧三大主导产业,达到40万亩茶叶、1亿棒食用菌、40万亩核桃的产业发展规模。

同时,抢抓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机遇,围绕“书法之乡、长寿之城”定位和“墨韵茶香·福寿印江”品牌,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景区景点,加大宣传力度,擦亮梵净山这张世界名片。(田林)



动态要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