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灯夹戏起源于明代中叶,经传统二人花灯戏演变发展而成形。
灯夹戏,即灯中夹戏,插诨打科,戏中夹灯,灯中演戏,集中体现了“富庄于谐,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的特色。
要求女角笑不露齿,坐不当面,行不摇头,斯斯文文,含情默默,不妖不娆,风流而不轻薄;男角则刚健稳重,趣而不俗,泼而不浮,雍而不板,寓庄于谐;插诨打科这一角面丑心善,滑而不奸,内聪外傻,幽默风趣。曲牌多,除传统二人花灯戏的曲牌外,另有丑调、路调、大板腔、一字调、娃娃调、阴腔等多种唱腔;过场音乐有大开门、小开门、满树红等曲牌,还有二平调、四平调、散板的哀子、山坡羊等。传统剧目有《槐荫配》、《巧英晒鞋》、《南山耕田》、《杀狗劝夫》、《劝夫戒赌》等七十多个。是印江各族人民多年浇灌培植的民族艺术奇葩。